最近,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作了调整,同时出台了《职工带薪休假条例》。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和职工带薪休假规定的同步出台,对我国旅游产业而言,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情况因而形成,新问题由此出现,新要求也随之产生。下面,根据会议要求,我就如何适应新的休假制度,加快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新的休假制度实行,预示着我国公民休闲度假旅游时代已全面到来
一是休闲度假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最关键的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有钱,有支付能力。第二是有闲,即有旅游的时间。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我国公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大大增加,旅游已成为大家满足了温饱之后的一种新需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公民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化升级。据统计,目前中国主要客源产出地的三大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人均GDP均已超过或接近$4000。三区域的33个城市中70%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休闲旅游以上的需求水准,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这些地区居民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
二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休闲度假体系。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标志着制约休闲度假旅游的“有闲”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它不仅使我国节假日的分布更加合理,同时使广大居民得到更多的休息和出游时间,形成了两天双休日、三天小长假、七天黄金周的科学合理、分布均衡的假日体系。从节假日的总天数看,全年增加了1天,达到了115天,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准。尤其是法定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出台,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强制实行休假制度,会激发更多的工薪阶层加入到休闲旅游队伍中来。
这两条依据充分说明了新的休假制度与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文明程度的提高基本相适应。这一制度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国民的旅游需求,也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从“大流量、低效益”向“高流量、高效益”的转变。它标志着一个令人鼓舞的、全面的大众休闲时代已经到来。
二、新的休假制度实施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实行新的休假制度,旅游者消费行为、消费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者出游动机渐趋理性化。经过十多年人满为患的黄金周假日旅游的洗礼,特别是近年来出境游的快速发展,广大旅游者在消费理念上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对休闲度假旅游的认知越来越成熟,出游动机也越来越理性。人们出游目的已不再是盲目跟风,不再以“到此一游”为乐,开始由单纯的游山玩水、追求猎奇性向追求舒适型、享受型的方向转变。
二是出游时间和出游方式渐趋分散化。节假日的调整首先使旅游者在选择出游时间上更具自由度,不再集中于黄金周,增加了五个小长假的释放机会。带薪休假的实行,更能催动常年性的客流;旅游者出游方式上也必然发生改变,不再是传统的由旅行社统一组织的在规定时间、规定线路、规定活动范围内的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方式,而更多倾向于自我选择、自主决定的自驾游或自助游。
三是休闲旅游活动形式渐趋个性化、多样化。观光旅游在目前虽然还有较大的市场,但已不再是旅游者的唯一选择。赴异国考察、到城市购物、去乡村采摘、至草原跑马、进森林探幽、涉河流溯源、登高山览胜、下海洋捕鱼、入沙漠越野乃至在室内运动健身、野外徒步、坐在草地上发呆等都已成为广大旅游者的休闲方式。旅游者对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休闲度假产品需求更为迫切。
游客是旅游的主体,是旅游的根本。由于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消费格局的改变,也必将对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管理部门产生较大的冲击,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
一是对旅行社而言,由于旅游者随机性、自主性增强,对旅行社的依赖度降低,“一窝蜂”式的跟团旅游减少,传统的产品设计及促销规程将被打破,经营风险及压力增大,尤其是门市化的小旅行社将步履维艰。但对于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的旅行社来说不啻是一个趁势发展壮大的机遇。
二是对景区而言,虽说新休假制度的实行均衡了淡旺季的客源分布,减轻了重点核心景区的环境压力,但它催生的多样化的旅游休闲消费方式,会使以旅游团队为主要客源支撑的观光景区减少客流、减少收入。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功能齐全的城郊休闲度假地、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景区将成为新热点。
三是对宾馆酒店而言,新休假制度刺激了自由行和自驾游、家庭游大量增加,也将导致特色化、度假型、经济型宾馆酒店和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等专业饭店的需求趋于旺盛,而以接待团队为主的传统型宾馆饭店必将受到冲击。同时,宾馆酒店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强度也大大增强,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亟需调整。
四是对旅游管理部门而言,从长远来说,涉及到对旅游发展思路的影响,原有的项目规划、产品建设、服务体系等都需要调整和适应;从近期来看,主要面临:一是旅游市场动态难以把握。以往每年三个黄金周呈现的旅游高峰,经过这十多年的磨合,如何应对已了然于胸、心中有底。新的休假制度实行后,由于出行时间和方式的选择更加自由和分散,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变数,旅游市场更难预测和把握。二是旅游安全监管的压力加大。一方面,“五一”黄金周取消后,“十一”黄金周由于气候适宜出行,更有可能因游客高度集中形成大的旅游高峰,旅游安全及环境的压力会陡然增大;另一方面,休闲度假方式的多样化,使有吸引力的地方都成为了旅游向往地,游客活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景区。这种没有统一组织、无边无际如脱缰野马般的旅游方式,给我们的旅游安全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三、适应新的休假制度,加快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发展需要思考和把握的几个重点
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对我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新机遇,同时也使我们旅游系统面临新的挑战。总体来说,机遇多于挑战。当前需要重点思考和把握的有以下几点:
1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的休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加强对休闲经济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休闲度假旅游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适应新的休假制度,用新的视野规划下一轮旅游产业,尤其是休闲产业发展思路,规划建设推出一批旅游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对休闲度假旅游的投入和经营,积极引导和培育我国公民未来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确保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最近我省旅游部门与省发改委、浙江大学等部门单位一起,正在着手制定《浙江省公民休闲行动纲要》,计划今年正式出台。
2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
要以新的休假制度实行后旅游者需求为出发点,加快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推动城郊旅游发展,规范提升乡村旅游。通过深度挖掘、创新培育,加快开发建设一批满足高端消费的保健康体、温泉养生、邮轮游艇、置业旅游、高尔夫旅游等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快开发一批能适应大众休闲需求的都市休闲、小镇休闲、温泉休闲、海洋湖泊休闲、山地休闲、森林休闲、乡村休闲等系列旅游产品。今后几年,我省将重点建设宁波东钱湖、杭州千岛湖等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30多个,总投资达496亿元。
3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品位的提升
为什么要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是为了顺应广大民众的呼声;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充满“洋味”的西方文化也在不断影响我国,如圣诞节、情人节甚至愚人节等欧美节日在我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目中已成为了时尚,而中国几千年来固有的文化却在逐渐淡化。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对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理性回归,有效地激发大家的爱乡、爱国热情,积极推进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们在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加强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努力用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以旅游项目展示文化意蕴,把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务贯穿于旅游产品要素建设之中。
4适应新旅游方式的服务配套体系的完善
一是构建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推动通往主要休闲旅游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休闲度假旅游交通网络。二是构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旅游接待设施。在加快建设更多满足高端旅游消费的四、五星级等高星级酒店的同时,要适应大众休闲的需要,积极引导发展品牌连锁酒店和度假型、观光型、会议型、农居型、保健型等各种不同特色的主题酒店,加强对旅游社会餐馆和家庭旅馆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为适应自助游的发展态势,加快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露营营地的建设。三是构建务实高效的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要更加重视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旅游环境的细化,积极推动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化、旅游标准化、旅游厕所、旅游标志牌、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涉旅相关部门的联动,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加强旅游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如:我省提出实施“四大硬战”,会同交通部门在全省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设置1000多块景区交通标志牌;新建改造1000多座星级旅游厕所;完成市县10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联网运作;实施数字浙江旅游工程等。
休闲度假旅游目前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尽管我们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水平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还有较大距离,但我们相信,在新的休假制度推动下,有国家旅游局的正确指导,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也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的旅游经济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