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全面落实“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制定并实施了“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推进了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以冰雪旅游为龙头,形成了多元的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国际、国内两大客源市场进一步扩大,克服了“非典”造成的困难,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健康、有序的大发展。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累计88.8万人次,同比增长0.4倍,年均增长5.6%,旅游外汇收入累计4.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年均增长14.9%;接待国内旅游者累计7071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倍,年均增长14.8%,国内旅游收入累计41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3倍,年均增长23.1%;旅游总收入实现44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8倍,年均增长22.2%,实现了我市旅游业“十五”计划的目标。
一、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我市旅游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旅游局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和市委提出“快发展、大发展”工作主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三个创新”、“三个加强”、“三个提高”为主要工作内容,加强行业管理,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大市场繁荣,实现了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在克服松花江水体污染给我市旅游业造成损失的情况下,全年实现接待旅游者18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8.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801万人次,同比增长18.9%,国内旅游收入1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9%;接待入境旅游者20.4万人次,同比增长10.86%,旅游外汇收入1.15亿美元,同比增长36.6%;旅游总收入实现12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9%,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6.45%。
(一)坚持观念创新,旅游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指导项目建设为落脚点,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我市旅游项目建设。
1.拓宽资金渠道,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年初市政府召开2005年全市旅游工作推进会议,总结了尚志市和南岗区的典型经验,提高了区县(市)对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认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先后争取国家红色旅游专项发展资金2680万元和省旅游发展资金680万元,用于改善我市旅游基础设施。各区县(市)旅游部门高度重视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用政策吸引项目,用资源置换项目,用好的发展环境留住项目,增强了旅游投资者的信心,形成了多方筹集资金,促进项目建设快速发展的局面。总投资1亿元的金代皇城项目建设前期工程已启动;总投资3.5亿元的玉泉沿301国道旅游开发项目(含一撮毛地区),已完成前期用地审批,前期到位资金2700万元;争取国家投资2680万元的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扩建工程已启动;总投资3000万元的北方民俗风情园旅游开发项目已完成立项报告,前期到位资金1500万元;总投资1.2亿元的滨江关道署复建已完成主体工程;松北区分别引资2亿元和4000万元,完成了哈尔滨极地馆一期工程和太阳岛俄罗斯风情小镇建设;尚志市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碑林二期工程;依兰县引资600万元完成了“坐井观天”遗址一期工程。
2.推进了总体规划实施,完成了“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认真总结了《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并得到了市人大的指导监督和充分肯定,有力地推进了旅游总体规划的贯彻和实施。结合贯彻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制定了《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导部分区县(市)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了香坊区北方民俗风情园旅游规划编制,推进了五常市拉林镇旅游总体规划和“雪域天堂”聚龙滑雪场、天恒山景区规划的编制工作。
3.启动了黑土地红色之旅工程。完成了8区11县红色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确立了我市发展红色旅游战略定位,编制了《哈尔滨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我市推荐的6个红色旅游景区已纳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工业旅游和旅游商品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全市工农业旅游普查,组织开发了新的工业旅游景点“三精药业蓝色健康之旅”。加强指导,促进旅游商品开发,在第二届东北地区国际旅游业博览会上,我市获得优秀组织奖,并获得1个旅游纪念品金奖,7个优秀奖。
(二)坚持思路创新,客源市场开发取得新突破
实施了内辟新线路,外拓新市场的战略,扩大旅游客源。
1.整合包装,打造黄金周旅游线路。推出了深受市民欢迎的登山、漂流、消夏避暑、生态观光、金秋之旅和红色之旅等旅游线路,促进了假日旅游发展。“五一”黄金周期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2.73万人次,同比增长4.41%;旅游总收入实现3.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98%。“十一”黄金周期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8.72万人次,同比增长6.04%;旅游总收入实现3.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9%。
2.做大节庆活动,发展会展旅游。一是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哈尔滨国际啤酒节。此次啤酒节盛况空前,世界500强啤酒第一大企业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加盟主办,为提升啤酒节的品位提供了助力。20余家国内外知名啤酒企业的60多个品牌参加活动,150万中外游客云集我市消夏避暑。二是地方节庆活动的吸引力不断提高。第六届依兰漂流节期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5万,吸引来二十余家国内客商,签订了5个经贸大项目合同,累计签约总额达626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三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第5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和第16届哈洽会服务工作,促进会展旅游经济的发展。医博会和哈洽会期间,分别有12万中外游客参与活动,全市各星级宾馆、景区、旅行社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了哈尔滨的知名度。
3.加大台湾、香港市场促销力度。在黑龙江省(香港)活动周期间,组织了第21届冰雪节新闻发布会、冰雪旅游图片展,市政府领导会见了香港旅游议会负责人,市旅游局与香港旅游议会签订客源互换协议。6月份组织白雪公主旅游促销团赴香港参加“第十九届香港国际旅游展”,从参展到通过当地媒体等形式,大密度宣传促销。以《蓝天时尚》杂志为载体,在南航公司国内外航线上大篇幅宣传哈尔滨旅游。3月前后,先后组织部分企业赴厦门参加台湾旅游协会举办的海峡两岸旅游交易会,两地旅游商相互对接,增进了解,发挥冰雪旅游产品优势,吸引台湾旅行社扩大东北旅游线路。与四城市联合体携手赴台湾宣传促销,加大了对海外市场宣传促销力度,扩大国内和海外客源市场。11月份组织哈尔滨冰雪旅游促销团赴广州、厦门、深圳、东莞、昆明等地开展冰雪旅游促销活动,为22届冰雪节提高了客源招徕能力。
4.实施拓宽俄罗斯市场战略。制定了扩大对俄旅游市场开发方案,成立了扩大对俄旅游推进领导小组,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了莫斯科国际旅游交易会。实施了包装推广精品旅游路线、扶持旅行社建立驻俄罗斯工作机构、参加海参崴远东之旅交易会、举办远东地区旅游合作会议、召开边境口岸城市旅游协作会议等五项具体措施,扩大俄罗斯市场。在哈洽会期间,邀请俄罗斯边境城市旅游部门和旅行社负责人,召开中国─俄罗斯边境地区旅游发展与合作座谈会,加强与边境地区旅行社对接合作,吸引中俄边境旅游向内地拓展。在22届冰雪节和“中国俄罗斯年”前夕,组织旅游企业赴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在伊尔库斯克、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布拉戈维申斯克等地举行了旅游产品推介会,与俄罗斯200多家旅行社外联对接,在当地电视台播发了哈尔滨冰雪节宣传片,宣传哈尔滨对俄罗斯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引起强烈反响,使哈尔滨冰雪旅游在俄罗斯升温。
5.实施区域联合,促进了东北旅游联合体建设。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城市与鞍山建立了“4+
(三)坚持形式创新,不断提升冰雪节的知名度
第21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以“欧陆风,冰雪情”为主题,在开幕式活动、市场化运作、群众参与性等方面,实现了办节形式上的创新。本届冰雪节推出的冰雪艺术、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经贸、冰雪体育5大板块,10大冰雪广场、20条特色街路、30个亮点冰雪景区和百余项冰雪活动,使冰雪节扩大规模,提升了档次。第7届黑龙江省国际滑雪节的成功举办,掀起了哈尔滨县域冰雪旅游热,滑雪健身运动成为冰雪旅游的时尚,带动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冰雪节期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8.4万人次,同比增长5.1%,实现旅游总收入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春节黄金周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超过了三亚等国内重点旅游城市,成为全国冬季旅游第一城,期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2.8万人次,同比增长15.08%,实现旅游总收入10.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1%。
(四)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大行业管理力度
以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行业管理为内容,加大依法治旅力度,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加强旅游法规建设,促进了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制定了《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2005-2007三年规划》,印发了《哈尔滨市2005年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安排》,召开业内人士研讨会,完成了《哈尔滨市旅游管理条例》修改前的论证工作。举办旅游质量和监察人员培训班,建立和实施了旅游执法责任制,促进了旅游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在今年开展的哈尔滨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中,得到了市法制办的好评,其案卷被省旅游局在全省旅游行业中示范和推广。
2.加大检查力度,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按照全市2005年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专项工作安排,旅游局会同市公安、城管、交通、文化、卫生、安全等部门,分别在哈洽会、冰雪节、医博会和假日黄金周期间,开展了五次大规模市场检查,重点检查了旅游安全、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服务质量等情况,确保黄金周和旅游旺季安全、秩序、质量、健康目标的实现。加大旅游执法和质量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全年共检查旅游经营单位和个人100余家次,对9家旅游企业实施了行政处罚。全年共接听游客咨询投诉电话300余个,受理各类旅游投诉50余起,均得到妥善解决,维护了消费者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
3.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加强了旅行社和星级宾馆管理。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市2004年度国内旅行社年检工作。134家旅行社通过年检,对12家未通过年检的旅行社分别作出暂缓通过、不予通过或废业处理。黑龙江天马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哈尔滨铁道国际旅行社分别被国家旅游局评为2004年度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加快了星级评定工作,2005年,哈尔滨市新增五家星级宾馆,有五家晋升三星级旅游宾馆,有三家被省星评委评定为四星级旅游宾馆。通过星级复核检查,对宾馆达标情况、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进行全面复核评分,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下发整改通知,对存在问题严重的,限期整改。加强导游人员年度审核培训工作,举办了八期导游员年审培训班,培训导游员2100人。网上年审导游员IC卡2400人次,举办了龙塔导游俱乐部第三届年会,为导游员提供了业务学习、信息交流的互动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导游人员的从业素质。为解决冰雪节期间各旅行社导游不足及社会导游应聘不便的问题,举办了全市导游供需洽谈会,受到旅行社及导游员的欢迎。
4.积极应对,增强了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针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及时分析了关于水污染事件对第8届滑雪节和第22届冰雪节客源影响,制定了积极应对预案,加大了对外宣传促销的工作力度,确保滑雪节和冰雪节邀请及客源招徕工作的顺利进行。
5.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在“抓行风、树形象、促发展”活动中,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社会各界各方面的监督,对“行风热线”直播节目中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开辟了网上咨询栏目,丰富更新旅游政务网的页面内容,扩展了网络功能,及时回复网民提出的问题一百余条,网站点击率达到6万余人次。积极开展了2005年旅游行业“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提高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旅游行业协会增强了独立创新的工作能力,围绕着推进行风建设工作,以各分会为单位,开展了自律活动,促进了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五)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促进机关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了旅游业发展。一是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立足旅游工作实际,开展“三争创、四树立、两促进”为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二是注重实效,认真做好整改提高工作,在解决问题上狠下功夫,以整改的实效赢得了服务对象的满意。三是以争创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为目标,正行风、促发展,积极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示范窗口、文明处室活动,使机关党员干部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和服务能力。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旅游产品和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上还不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旅游市场秩序还存在着违规违约现象;三是导游员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二、2006年工作安排
“十一五”时期是旅游业处于关键的战略提升期,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2006年我市旅游业总体发展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工作主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中国俄罗斯年”活动为契机,坚持创新发展,推进项目建设,加大市场开发,促进节庆会展旅游,开展诚信旅游活动,提高依法行政和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中做大旅游市场,为全面落实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工作目标:全年计划实现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同比增长1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同比增长18%,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接待入境旅游者同比增长14%,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9%。
(一)以规划为引领,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以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在加快旅游项目建设运行机制上,坚持自主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项目建设的融资渠道,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一要继续推进《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宣贯实施。强化总体规划对我市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指导和监督功能,按照“围绕一个中心,形成两个圈层,展开四个精品带,辐射六条线。”的总体布局,加快旅游资源开发速度,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以总体规划为指导,继续推进龙凤山风景区、方正双龙湖风景区等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
二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以旅助农、以旅兴农工程。发挥我市县域旅游资源优势,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整合现有产品,实施内引外联,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滑雪、漂流、生态、“农家乐”等旅游产品,以“2006中国乡村游主题年活动”为内容,包装旅游新线路,推动农村旅游提升。大力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作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大文章,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要加强旅游项目推进体系建设,分步实施《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一日走百年”旅游项目的实施;继续推进金代皇城项目、滨江关道署二期、哈尔滨极地馆二期、龙凤山风景区、天恒山风景区、平山旅游区公路、北方民俗风情园、金河旅游公园、方正双龙湖旅游区、凤凰山旅游区、聚龙滑雪旅游度假区、乌吉密滑雪旅游度假区、“坐井观天”遗址公园、凡奇上京国际生态园、葡萄王国风情园等15个项目的建设和完善。
四要挖掘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抓好《哈尔滨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工作。开发好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赵一曼被捕地和牺牲地、哈尔滨烈士陵园、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双城“四野”前线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尚志烈士陵园、萧红故居、方正中日友好园林、土改文化第一村、依兰四块石旅游区12个重点项目;打造抗联遗址觅踪游、革命先烈凭吊游、罪证遗址揭秘游、萧红故里寻访游、党史遗址考察游、土改文化体验游、“红色丝绸之路”游、革命先驱足迹游等8条旅游精品线路。
五要加大对工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树立创新意识,明确开发重点,继续开发新的工农业旅游线路,推进工农业旅游快速发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二)加大国际客源市场开发力度,推进两大市场共同发展
以开发国际客源市场为重点,在营销内容和措施上,坚持自主创新,扩大入境游,增强城市的外向度,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
一要实现对俄旅游的战略升级。以“中国俄罗斯年”为机遇,加强与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等边境城市旅游合作,推进旅游资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鼓励旅游企业实施联营联合战略,共同做长做大旅游线路,使边境旅游、边贸旅游向哈尔滨拓展。加强与俄旅游对接合作,实施奖励政策,鼓励旅行社组织包机来我市观光旅游。深入开展对俄宣传促销活动,围绕冰雪节、哈洽会、啤酒节、哈夏音乐会等节会活动,积极在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推介冰雪游、购物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年狂欢游等精品线路,吸引俄罗斯游客,推进对俄旅游的快速发展。
二要加快台湾、香港客源市场开发。承办好第九届海峡两岸旅游业联谊会。经过多年不解的努力,已成功争取到第九届海峡两岸旅游业联谊会将于2006年2月在哈举办,此次会议是国内旅游业有影响的第三大旅游交流与合作活动,届时有400多名台湾旅行商和国内几千家旅行商在哈交流洽谈。我们要抓住契机,认真做好各项组织接待工作,充分展示哈尔滨开放形象,使海内外旅行商在哈体验冰雪旅游,了解哈夏旅游,促进对台湾、香港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
三要加强对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客源市场开发。以政府为主导,省、市联手合力开发日本、韩国旅游客源市场,组织旅游企业赴日本、韩国主要城市,召开旅游说明会、在当地媒体宣传哈尔滨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我市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客源市场的知名度,扩大国际客源市场的覆盖面。
四要扩大国内市场开发,促进旅游消费。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契机,以开发假日旅游、休闲旅游市场为重点,提升国内旅游发展质量。充分利用旅游产品和旅游区位的差异因素,内辟新线路,树立旅游品牌形象,促进旅游消费。鼓励旅游企业结合市场需求,自主创新,创造国内游的吸引力。通过在旅游企业中开展开辟旅游线路创新竞赛和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新的旅游线路,吸引不同需求的旅游客源。
五要发挥媒体、网络的载体优势,加强国际国内客源市场营销工作。在做好白雪公主品牌宣传促销的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在地方和国家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宣传城市的整体形象。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宣传促销,整合分散的网络营销资源,建设市场面广、信息充分的营销系统,完善和推广旅游网站建设,积极主动向国际国内市场进军。年初争取中文网站开通,下半年建成英、日、俄、韩等外网站。加大推广力度,指导并扶持旅游企业搞好网站建设,宣传企业形象,推介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做好与市旅游网站同步连接,达到标准一致,内容互补,突出城市形象的整体宣传,提高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六要实施区域联合,实现旅游资源互补。加强“4+
(三)培育节庆和会展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以打造旅游新品牌为重点,在开发节庆和会展旅游思路上,坚持自主创新,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链,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发挥我市发展会展经济优势的基础设施条件,使更多的国家级、国际性的知名会展落户哈尔滨,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融为一体,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链。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旅游服务功能,打造哈洽会、冰雪节、啤酒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会展旅游品牌,提升冰雪旅游名城的美誉度。做好59届国际汽车博览会、哈洽会、第9届海峡两岸旅游联谊会、冰雪节等会展旅游的组织工作。积极协助做好药博会、糖酒会等知名会展的争办工作。
二要做好22届冰雪节组织实施工作。坚持运作体制上创新,实施企业为主体、政府组织协调、市场运营、科学管理运作的办节方式,突出“中国俄罗斯年”主题,坚持冰雪活动创新,展示冰雪旅游魅力创新,体现国际性和参与性上创新,把冰雪节办成凝聚哈尔滨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国际冰雪盛会,同时要精心谋划第23届冰雪节的筹备工作。
三要抓好旅游节庆活动。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彰显城市形象,继续举办好哈尔滨国际啤酒节、依兰漂流节、金源文化节、太阳岛文化节、二龙山山水节、方正莲花节、五花山观赏节、华夏美食节等节庆活动,丰富哈尔滨四季旅游。
(四)坚持依法行政,推进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以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重点,加大行业管理力度,积极探索行业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和行业自律体系建设。
一要加强旅游法规建设,推进依法治旅进程。完善《哈尔滨旅游管理条理》草案修改工作,做好通过立法程序的相关准备工作。推进区县(市)旅游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实施《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2005-2007三年规划》,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加强与工商、质监、公安、交通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工作,加大黄金周和旅游旺季市场检查监督力度,坚持纠建并举,整顿规范并行,促进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二要贯彻《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强化导游证IC卡记分制管理,继续加强对导游人员执业现场检查,规范导游人员行为。
三要加强行业指导,推进旅游标准化管理。加大推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力度,强化质量等级考核管理,指导好旅游宾馆星评、旅游景区A评和滑雪场S评工作,研究开展漂流景区试点工作,提高旅游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指导尚志市做好创优评审工作。
四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分步实施“十一五”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的师资优势,采取联合办学方式,合力开发旅游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的从业资质、分等定级、执业规则等制度;推动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在岗培训,鼓励通过各种方式接受继续教育。结合备战2009年大冬会需要,抓好导游人员年审、资格和执业技能培训工作,以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和培训外语导游为重点,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以“热爱哈尔滨、了解哈尔滨、宣传哈尔滨”为主题,举办好第二届哈尔滨导游大赛活动。
五要积极开展诚信旅游主题活动。贯彻落实全省诚信旅游工作部署,在抓好2005年全市旅游管理年检查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启动2006年全市诚信旅游年活动。组织全行业认真贯彻实施《哈尔滨诚信旅游主题活动工作方案》,引导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和广大游客积极参加诚信旅游活动,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诚信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在推进诚信建设中的作用,逐步建立行业自律、失信惩戒、诚信激励等制度,不断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五)加强自身建设,推进旅游业素质不断提升
要抓好旅游业发展的理论调研工作,有效地指导行业工作,服务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开展2006年全市诚信旅游年活动,
促进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行业文明示范窗口”、“优秀导游员”、“十佳旅游企业”等活动,树立城市旅游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建设。要把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与我市旅游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模式,增长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服务,建立完善机关运行机制,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开展《公务员法》学习和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节约型”机关活动,树立公务员良好形象,促进局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