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主要任务,坚持科学发展,实施冬季冰雪、夏季避暑“双轮驱动、两季繁荣”发展战略,倾力打造“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施“六项战略”,实现“六个转变”,进一步壮大产业实力。积极应对“危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先导和拉动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全年力争实现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3485.6万人次,同比增长19%。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453万人次,同比增长19%,入境旅游人数33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29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入境旅游创汇2亿美元,同比增长15%。
一、应对新挑战、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促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以改革创新、强化主体,提高竞争力为重点,实现旅游发展由单纯规模扩张向注重扩大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
一要引导企业强素质、增效益。打造自主品牌,探索旅行社联合经营、旅游饭店连锁经营、旅游景区集团化经营模式,扶持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积极引入国内外优秀旅游企业进入我市,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发展活力。鼓励有实力、有规模的旅游企业,通过股份制等形式,扩大融资渠道,增强后发优势。当前,旅游管理部门要靠前指挥,提高服务指导的及时性、有效性。按时完成全市旅行社质量保证金退还工作,帮助企业渡过“危机”困难。
二要应对“危机”扩内需,实施内涵式发展。今年国家旅游局将制定出台《国民休闲旅游计划》,全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入境旅游发展计划、发展旅游促进就业行动计划等8项措施,撬动国内旅游市场,我们要利用有利因素,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优化存量资产,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实施内涵式发展,千方百计扩大旅游内需。旅游企业要加快从注重发展观光型旅游服务,转向发展消费型旅游服务上来,推进商旅文结合,以会展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为抓手,实现产业升级。充分利用“大冬会”和“后大冬会”效应,挖掘旅游消费的新热点,积极打造太阳岛、亚布力等风景区,促进以旅游为主体的现代旅游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三要开发旅游经济新增长点。⑴继续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加快发展完善登山、漂流、“农家乐”等旅游产品,研究出台《哈尔滨市乡村旅游标准》,实施奖励和资金扶持政策,推广典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延伸“农家乐”旅游吃、住、行、游、购、乐的产业链,逐步形成我市乡村旅游产业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为破解我市二元经济结构发展难题发挥作用。⑵开发培育红色旅游产品,继续推进“四野”指挥部、依兰抗联博物馆、尚志烈士陵园、赵一曼被捕牺牲地、大罗密抗联遗址、“731”陈列馆等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和完善,加强线路整合,提高红色旅游吸引力,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发挥拉动旅游消费的作用。⑶继续开发培育旅游商品,加大对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七大旅游商品系列(俄罗斯套娃、桦树皮画、麦秸艺术等)、10个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加快实施《哈尔滨市旅游购物场所标准》,新建“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展销中心”,使旅游商品发展成为产业经济的增长点。
二、实现新发展、实施精品牵动战略,打造两季强势品牌
以实施品牌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实力为重点,实现由冬季旅游繁荣向冬夏两季繁荣转变。
一要加快城市旅游总体格局构建。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要求,积极推进《印象·哈尔滨规划》项目实施,构建城市旅游总体格局,增强旅游目的地功能。树立 “一个形象”(冰城夏都城市旅游形象)、“一个中心”(哈尔滨都市中心);打造“两个圈层”(近郊文化、远郊生态旅游圈)、“四条精品带”(避暑度假、山水森林、养生休闲、原始生态旅游带);“六条线路”(东南、东部、北部、西部、西南、南部六条旅游线)、“八大产品”建设(冰雪、都市、避暑、生态,会展、工农业、红色、边境旅游产品)。
二要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今年是我市“项目建设年”,要结合松花江哈尔滨段重点改造工程,积极推进斯大林公园、九站公园旅游功能提档升级;积极推进国旅股份及地中海俱乐部对我市滑雪度假项目投资及水上、冰上乐园项目的开发;积极推进俄罗斯风情园、731遗址公园、天恒山、东方旭东高尔夫球场、凡奇上京国际旅游区等五个重点项目建设。
三要提高冰雪旅游竞争实力。放大冰雪节品牌效应,抢前抓早,做好26届冰雪节方案调研论证,增强创意理念,扩大国际合作领域,提高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冰灯游园会三大冰雪主题公园国际化水平;提高市区广场、主要街道冰雪艺术品文化含量,继续开展“冰雪进社区、百姓游冰城”活动,使冰雪节成为市民自己的节日。彰显冰雪旅游品牌效应,继续实施培育打造4个冰雪顶级品牌工程。⑴以“大冬会”和申办“冬奥会”为契机,加大投入,完善赛事设施建设,打造国际冰雪赛事基地;⑵加强与国际知名滑雪场和滑雪俱乐部,学习先进管理理念,打造国际滑雪旅游胜地。⑶与世界顶级品牌合作,打造国际四季冰雪主题乐园。⑷挖掘冰雪旅游文化内涵,辟建冰雪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和冰雪艺术画廊,打造冰雪文化艺术殿堂。
四要做大做强“夏都”品牌。继续挖掘整合我市夏季资源优势,完善休闲度假避暑、欧陆观光旅游产品体系。加强创意策划和宣传工作,今年啤酒节将提前到7月份举办,哈夏旅游文化节将提前到端午节前夜开幕。以哈夏旅游文化节为平台,穿插啤酒节、哈洽会、园艺会和地方节庆,策划组织“旅游主题月活动”,靓丽地展示哈尔滨缤纷的五月、激情的六月、情醉的七月、清凉的八月、多彩的九月,实现四季旅游均衡发展。
三、采取新举措,实施需求营销战略,挖掘旅游消费潜力
以创新促销方式、扩大客源市场为重点,实现由产品营销向城市形象营销转变。
一要进一步树立城市旅游形象。要充分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感染力,赋予“冰城夏都”丰富的文化内涵。整合营销资源,加大营销投入,创新营销手段,形成营销合力。加强与新闻媒体广泛合作,在地方和国家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宣传城市形象,继续办好旅游专题节目,与其他城市联手开展旅游专题节目互播,提高宣传营销的覆盖面。
二要不断开发休闲避暑旅游线路。发挥我市森林、水域、湿地生态资源优势,继续推进二龙山、平山、帽儿山、亚布力四个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推进松花江沿江整合改造工程,打造黄金水道旅游系列产品,促进一日游、短线游、周边游市场开发。
三要开展哈尔滨人游哈尔滨活动。积极引导中小学和大学修学游、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带薪休假游、扶贫奖励游等活动;积极推进旅游大巴车进社区;探索启动市民优惠旅游一卡通等优惠措施,拉动本地游市场。
四要继续拓宽区域合作领域。全面落实东北“4+1”旅游联合体《关于建立无障碍旅游区协议》,发挥区域联合体功能。积极与省内相关地市合作,继续推进东南部至虎林、东部至同江、北部至黑河、西部至满洲里等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利用省内以哈市为中心修建高速公路,把我市建设成为旅游客源集散地。
五要加大国内市场促销广度。抓好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客源市场宣传促销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与境内外有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合作;对联合宣传推介我市旅游资源和经典线路,将推出奖励政策;对组织包机、专列的旅游企业实行一次性奖励;鼓励扶持优质旅行社经营公务差旅业务。
六要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克服世界经济减速,对旅游客源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入境旅游平稳发展。坚持稳近拓远,固老培新的开发战略,要重点抓好俄罗斯、韩国、日本、台湾、东南亚传统客源市场,加大对欧美国家宣传促销力度,提高高端游客来哈旅游比重。
四、谋求新突破、实施机制创新战略,探索行业管理新途径
以转变职能和管理机制,突出管理服务创新为重点,实现由行业管理向注重产业服务转变。
一要深化行业管理职能改革。旅游部门要应对金融危机和复杂局面,加强政策研究和宏观指导能力。进一步改善管理方式,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旅游业管理模式,逐步弱化对行政管理手段的依赖,要形成产业服务、协调服务、配套服务等科学的工作机制。
二要突出行业协会地位和作用。上半年要筹备召开第五次旅游协会会员大会,发挥行业协会功能,使其真正发挥政府管理功能的延伸作用;发挥协调行业间沟通信息、宣传促销的导向作用;发挥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激励作用;发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核心作用。
三要继续抓好依法治旅工程。加强法规调研工作,为《哈尔滨市旅游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奠定基础。加强旅游执法培训,提高旅游执法人员素质。
四要不断加大旅游市场监督力度。加强对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旅游定点单位的行业管理,严厉打击“黑社”、“黑导”、“黑店”、“黑车”等不法行为,促进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加大“大冬会”、黄金周、冰雪节旅游市场检查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五要突出抓好旅游安全工作。加强“大冬会”和旅游旺季安全监督检查,通力协作,完善旅游道路交通标识,加强旅游交通安全。
五、创建新环境、实施质量升级战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以实施质量提升计划,营造“大旅游”环境为重点,实现由注重行业服务向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功能建设转变。
一要继续推进标准化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化试点范围,制定旅行社等级评定、“农家乐”标准;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快宾馆星评、旅游景区(点)A评、滑雪场S评升级工作。开展《旅游行业优质服务年工作》,不断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二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实施,积极争取国家、省及有关部门资金支持,加快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部分景区厕所旱改水工程。大力推行绿色酒店、农家旅馆和家庭旅馆,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三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完善哈尔滨旅游资讯网站建设,加大旅游信息的发布量,增加与游客互动的内容,充分发挥旅游资讯网站的宣传作用。辟建全市旅游散客中心,优化城市旅游功能。
四要提高假日旅游组织协调水平。加强假日旅游统计、信息预报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假日旅游安全提示制度,实现“四统一”的目标。
六、树立新形象、实施人力开发战略,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以加强人力资源升级、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为重点,实现由注重项目建设向培育产业创新型人才转变。
一要加大开发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资源规划、服务外包策划、营销创意和复合型人才。加快发展旅游教育,强化职业培训,全年计划培训导游员1200人。全面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旅游专家库,搭建旅游人才流动平台,通过引入人才,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二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技能水平。要加强现代金融、科技、国际经济、法律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统筹和驾驭旅游行业风险的能力。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旅游行业基础知识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讲座,不断提高理解政策、掌握政策和履行职能水平。要结合旅游行业工作任务,积极开展旅游工作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指导和服务于旅游产业发展。
三要树立机关良好形象,抓好旅游部门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促进行风建设上水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服务基层的主题实践活动,密切与旅游企业的联系,加强对旅游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求真务实,为基层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