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规划计划

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作者:哈尔滨市旅游局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年10月20日

          

哈尔滨市旅游业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地位逐渐凸显,已经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为“十一五”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我市旅游业将进一步扩大规模,稳步发展,力争实现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建成世界冰雪旅游名城。
一、     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政府主导”的大旅游格局已经形成,确立了旅游业支柱产业的地位,编制完成了《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颁布和实施了《哈尔滨市旅游管理条例》,市旅游局纳入政府行政序列,进一步强化了管理服务职能。成立了旅游专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全社会形成了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促进了旅游业高速发展。
“十五”期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累计88.8万人次,相当于“九五”期间的1.4倍,平均年增长5.6%;旅游外汇收入累计4.0亿美元,相当于“九五”期间的2.2倍,平均年增长14.9%;接待国内旅游者累计7071万人次,相当于“九五”期间的2.0倍,平均年增长14.8%;国内旅游收入累计410.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九五”期间的3.5倍,平均年增长23.1%;旅游总收入累计443.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九五”期间的3. 4倍,平均年增长22.2%;旅游总产出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期末4.5%,上升到“十五”期末的6%以上。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优势产业。旅游业与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业、文化体育业等互相促进、联动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有力地改善了投资环境,拉动了内需,促进了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
以冰雪大世界为龙头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成为哈尔滨和黑龙江的冰雪旅游名牌,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已成为东北亚地区的著名滑雪胜地。以“哈洽会”为标志的商贸会展旅游,以“哈夏音乐会”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以改造后的太阳岛、巴兰河漂流为代表的避暑旅游,以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为主要代表的欧亚都市风貌游,以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为代表的金源文化游,以东北虎林园、北方森林动物园和巴木通森林小火车为代表的生态游,初步形成了哈尔滨多元的旅游产品体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认识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政府主导战略实施不够;三是投资环境不够宽松;四是旅游项目开发缺少科学管理;五是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六是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三)“十一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三是旅游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产业地位逐步确立;四是世界旅游发展势头迅猛,中国成为旅游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五是能源的日渐紧缺,使旅游业成为平衡经济、统筹城乡的重要纽带和天平;六是休闲时代体验经济为旅游带来机遇与挑战;七是我市将成为国内冬夏两季旅游的热线。
二、“十一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冰雪文化、多元生态、欧陆风情和黑土文化的特色,加快国际化进程,发展大旅游,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改革旅游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规模和素质,全面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确立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建成世界冰雪旅游名城。
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以政府主导为保障、企业运行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开发的导向性作用和市场对旅游资源配置的作用,确保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加速与国际接轨。
(2)冰雪先行,避暑突破,打造精品。以世界冰雪旅游名城为品牌,以冰雪旅游为先导,形成冰雪旅游、避暑旅游、都市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文体会展旅游、红色旅游、工农科教旅游八大主打产品;金源文化、黑土文化、二战遗址和犹太文化四类配套产品,培育若干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精品,形成旅游产业的强大支撑。
(3)旅贸结合,城乡统筹,产业联动。旅游与经贸互相促进,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与世界冰雪旅游名城共建共兴。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使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促进乡村的城镇化建设。旅游依托城建、交通、工业、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文化、体育、教育等诸多行业,并带动各相关行业,达到产业联动,促进全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4)龙头带动,省内协作,区域联合。依托省会城市的独有优势,成为全省旅游中心。作为省会城市,要依托东西南北的立体交通,整合全市、全省资源,带动全省旅游成规模、上台阶,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发挥东北城市联合体的作用,加强东北区域间的旅游联合。
(5)生态优先,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经营、服务、管理的全过程中,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旅游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实现共享,使旅游成为生态示范省建设的先锋产业和窗口产业,实现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十一五”目标
1、形象目标
完善八大产品,实现三个一流,打造两个胜地,建成一座名城。即完善冰雪、避暑、生态、都市、文体会展、边境、红色、工农科教八大旅游产品;建设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精品,实现国内规范、省内一流的管理,达到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服务水平;努力打造生态和避暑旅游胜地形象;初步建成世界冰雪旅游名城。
2、发展指标

      
项目
基准年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均增长率(%)
入境游客(万人次)
20.4
23.3
26.5
30.0
33.6
37.6
 
同比增长率()
10.9
14.0
14.0
13.0
12.0
12
13.0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1.16
1.33
1.52
1.71
1.92
2.15
 
同比增长率()
36.6
15.0
14.0
13.0
12.0
12
13.2
国内游客(万人次)
1801
2125
2444
2762
3204
3652
 
同比增长率()
18.9
18.0
15.0
13.0
16.0
14
15.2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113.2
135.9
160.4
187.6
221.4
259.0
 
同比增长率()
18.9
20.0
18.0
17.0
18.0
17
18.0
游客总数(万人次)
1821.4
2148.4
2470.5
2791.6
3237.1
3689.6
15.2
旅游总收入(亿元)
122.6
146.7
172.7
201.5
237.0
276.5
17.7
相当于全市GDP比重(%)
6.45
——
——
­——
——
8.5
 

 
(三)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框架
全市旅游总体框架为:围绕一个中心,形成两个圈层,完善四条精品带,辐射六条线路。
(1) 一个中心
中心都市旅游区(含道里、南岗、动力、道外、香坊、松北6个区)。
(2) 两个圈层
第一个圈层为近郊文化旅游圈层:主要包括平房区、呼兰区、阿城市、宾县、双城市、巴彦县、五常市的拉林镇;
第二个圈层为远郊生态旅游圈层:主要包括尚志市、延寿县、方正县、依兰县、通河县、木兰县、五常市(不含拉林镇)。
(3)四条精品带:观光度假黄金旅游带(沿301国道);山水森林旅游带(沿哈萝公路);文化休闲旅游带(沿哈同公路);原始生态旅游带(沿雪乡公路)。形成立足本市、全省,辐射东北,跨越国界的大旅游格局。
(4)六条线路
东南线:沿301国道,经阿城市、尚志市,向牡丹江、绥芬河至虎林及乌苏里江边延伸;
东部线:沿哈同公路,经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向佳木斯、同江及黑龙江边延伸;
北部线:沿哈黑公路,经呼兰区、巴彦县,向伊春、黑河至黑龙江边延伸;
西部线:沿哈-大高速,向大庆、齐齐哈尔及满洲里中俄边境延伸;
西南线:沿双城市,向长春、沈阳、大连或北京延伸;
南部线:沿雪乡公路,经五常市,向吉林、延边、长白山或海林方向延伸。
三、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重点
(一)全市旅游资源特色定位
冰城雪乡风光;绿色森林风景;欧陆城市风情;百年都市风云;金源历史风物;京旗满族风土 ;八大民族风俗
(二)开发总体构想
我市未来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是“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兼顾四季,统筹城乡,整合资源,建设精品”。
突出特色即充分体现我市的冰雪旅游、欧陆风情、生态避暑资源的三大特色;
抓住重点即抓住产品的龙头,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冰雪大世界、太阳岛、“731”陈列馆、亚布力、森林动物园、凤凰山森林公园、金源文化旅游区、松花江及沿岸、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改造等项目,由此带动其他项目;
兼顾四季,即在开发中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冬季冰雪项目与其它三季冰雪项目相结合,使游人能够在各个季节都能看到冰灯雪雕,都能参与滑雪、滑冰运动。二是加大夏季旅游的开发力度,推出几个避暑度假的品牌,同时要适当开发春秋两季的资源,重点是无季节界限的文化、经贸、会展旅游和旅游娱乐项目;
统筹城乡是要将都市旅游与周边地区的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游、避暑度假游和滑雪游等结合起来开发,避免出现冷热不均和城乡脱节;
整合资源是将现有的项目进行分类、合并,变分散为集中,形成整体规模及合理布局;建设精品指尽可能抓大做强,建设能够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
(三)开发重点
“十一五”期间着力培育八大主打产品,打造二十个精品景区,新建和续建四十个重点项目。
1、着力优化冰雪旅游、都市旅游,大力开发避暑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加快开发文体会展旅游、工农科教旅游、红色旅游和边境旅游等八大主打产品
(1)冰雪旅游
建设完整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市区以冰雕雪塑艺术和冰上运动为发展方向,重点展示冰城风貌、冰雪旅游节庆活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兆麟公园冰博会、马家沟冰雪风光线、室内冰雪艺术馆、极地馆、市内大众旅游滑雪场、冰上基地、冰球馆、松花江冬泳与其他冰上项目,配合大冬会和申冬奥建设,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加文化和科技含量;市域内县(市)滑雪产品在进一步优化组合和升级的同时,打造亚布力滑雪度假区、龙珠、乌吉密、吉华长寿、平山神鹿、帽儿山等滑雪精品景区,带动滑雪旅游产业发展;冰雪装备业、冰雪教育培训、冰雪文化的建设协调发展;建设奥运公园。
(2)避暑休闲旅游
避暑旅游区的建设尽可能与冰雪旅游区的建设相结合,成为四季可游的全年候旅游地,避暑旅游区应将观光、度假、漂流、登山、露营、摄影、修学与科普等多种功能相结合,推出复合型的消夏休闲产品。
市区形成北岛(太阳岛)、南园(森林植物园)、东山(天恒山市花园—千亩丁香园)、西湖(金河旅游公园)、中河(松花江、阿什河和马家沟城市水系休闲带)的山水森林城市为自然依托,欧亚城、音乐城、啤酒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文化内涵的都市避暑休闲度假地格局;市域内县(市)形成以玉泉狩猎旅游度假区、玉泉-平山休闲度假区、丹清河风景区、帽儿山旅游区、龙凤山风景名胜区、亚布力旅游度假区、“巴木通”森林小火车、哈尔滨-大顶山沿江观光等精品项目为主要依托的避暑旅游带。
(3)生态旅游
根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有2~3个生态旅游区达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标准。建设完善森林生态旅游区、寒地野生动物生态旅游区、江河、湿地与草原生态旅游区,支撑项目有北方森林动物园、东北虎林园、城市森林公园(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金河生态休闲公园(森林湿地湖泊型)、方正原始森林、龙凤山风景名胜区、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
(4)都市旅游
哈尔滨市区旅游空间发展格局为:“一带、二线、四区”。“一带、二线”--指松花江市区段两岸及江上的“松花江风景旅游带”,马家沟两岸的“马家沟都市生态休闲旅游线”和阿什河城区段的沿江风景线;“四区”--指“江南文博与商务旅游区”、“江北冰雪、休闲、娱乐旅游区”、东部“文教、科技与会展旅游区”、南部“工农业与战争遗址旅游区”。
重点产品为中央大街欧式游憩商业区(RBD)、会展中心现代商务中心区(CBD)、太阳岛风景名胜区、索菲亚教堂广场、红博广场(含哈尔滨博物馆、北方剧场)、果戈里大街俄罗斯风情休闲旅游街、松花江及沿江风光带、马家沟绿色城市休闲带、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
都市旅游除欧陆风情旅游和城市文化、商务旅游外,重点开发节庆旅游。节庆活动继续利用“冰雪节”、“滑雪节”、“哈夏音乐会”、“啤酒节”等原有品牌,推进其更加完善、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同时,进一步发挥哈尔滨的资源优势,筹划“服装节”、“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节”、“国际选美大赛”、“绿色食品节”等,同时,要打好08年奥运避暑旅游牌,借长春亚冬会、沈阳园艺博览会之机,展示我们的冰雪、避暑旅游优势,扩大我市的客源市场。
(5)文体会展旅游
多方面开发金源文化、黑土文化、二战遗址、犹太文化、红色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形成观光、欧陆风情、度假相组合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开发完善阿城金源文化旅游区、依兰“坐井观天”遗址公园、金源文化节、萧红故居全貌恢复、萧红文化节、土改文化、东北民族文化、京旗文化、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恢复、领袖纪念馆整合、犹太人遗址恢复等产品。
抓住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机遇,加快发展体育旅游,冬季运动加快培养冰雪运动爱好者,结合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加大推进力度,使我市青少年尽快成为冰雪运动的主力军,成为冰雪旅游的发烧友。重点是促进市内冰雪场馆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滑雪场的条件和设施;夏季主推森林浴、登山、漂流等野外运动项目。
会展旅游要依托会展中心,利用“哈洽会”品牌,作好旅游的文章。同时,积极筹划大型的旅游博览会并推动其它会展活动,带动会展旅游形成规模。以国际论坛为媒介,更多地承办国际性会议和国际区域性会议及全国性的会议。如策划国际冬奥论坛、国际滑雪论坛、国际商务论坛、国际冰雪文化论坛等。
(6)边境旅游
充分发挥哈尔滨东北亚中心城市优势,利用旅游大通道及一级旅游集散地功能,进一步挖掘边境旅游潜力,开辟“东方快车”之旅。近期完善哈市—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市—绥芬河—海参崴、哈市—满州里—赤塔传统边境旅游产品。进一步开发哈市—同江(湿地、民俗)--抚远(大黑瞎岛、东方第一哨)—哈巴罗夫斯克已经试开发的边境旅游线路。探索开发哈市—东宁(勋山要塞、划归林、互市贸易区)—海参崴、哈市—兴凯湖—虎头(乌苏里界江游、虎头要塞、珍宝岛)—伊曼、哈市—萝北—比罗比詹、哈市—延吉—珲春—朝鲜罗津等4条边境旅游线。
(7)工农科教旅游
重点是工农业旅游,其次是科技、教育旅游。重点项目有三大动力、哈航集团、哈啤集团、三精制药、哈三电厂、秋林等工业游;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菁菁山庄、葡萄王国风情园等农业观光项目;省科技馆、哈工大、哈工程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等科技项目。
(8)红色旅游
推出12个重点项目—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烈士陵园、革命领袖纪念馆、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双城“四野”前线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尚志抗联旅游基地、萧红故居、方正中日友好园林、土改文化第一村、哈军工史记展、北大荒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打造8条旅游精品线路—抗联遗址觅踪游、革命先烈凭吊游、罪证遗址揭秘游、萧红故里寻访游、党组遗址考察游、土改文化体验游、“红色丝绸之路”游、革命先驱足迹游。
2、打造二十个精品景区
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风景名胜区、东北虎林园、中央大街、松花江及沿江风景线、龙塔、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平山生态旅游区(含滑雪场、高尔夫)、二龙山风景区(含滑雪场)、长寿山国家森林公园(含吉华滑雪场)、凤凰山旅游区、金源文化旅游区、巴木通森林小火车、丹清河风景区、龙凤山风景名胜区、北方森林动物园、方正森林公园、哈尔滨极地馆、萧红故居等。
3、新建和续建四十个重点项目(见附表)
    四、旅游市场营销
  (一)市场定位
国际市场:俄罗斯、日本、韩国市场为主体,港澳台、东南亚为重点,积极拓展欧美市场。
国内市场:东北三省为基础,华北、华南、华东市场为重点,逐步推向全国。
(二)旅游客源市场开拓
1、旅游宣传促销方针
充分利用各种形象传播方式,寻找切入点,广泛开辟公共关系途径,精心策划旅游形象推广活动,有效运用市场促销手段。
以政府主导的城市营销带动旅游产品营销,并与经贸、文化、体育等部门形成全方位、多侧面的旅游宣传合力。
政府主管部门的整体旅游形象宣传与各类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点)的旅游产品营销实现合理分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促销合力。
在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鞍山(4+1)旅游区域联合体中发挥积极作用,联合促销,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形成区域旅游宣传合力。
常年常规宣传与重点节庆促销相结合,保持持续性和轰动性相结合的连续宣传效应。
针对团队、散客等不同层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促销方式,形成立体促销攻势。
全面促销与重点城市促销相结合。国内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为重点,海外以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和东北亚为重点;春季延伸滑雪项目,开发登山和自驾车旅游,夏季主推避暑消夏旅游产品;秋季主推金秋赏五花山;冬季主推冰雪旅游产品。
2、宣传促销途径
(1)大众传媒促销
包括一切可以利用的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杂志、广播及多媒体户外大型广告等。覆盖面逐渐增大且日益快捷的网络媒体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要加强与中央电视台的合作。
(2)数字网络宣传促销
不断完善和充实“哈尔滨市旅游网站”,全面动态地介绍哈尔滨市的旅游资源、景点、产品、线路、节庆、企业(包括地址、电话、价格等),设置“局长信箱”,及时回复信函,处理投诉和其他问题。
(3)节庆活动
以国际论坛为媒介,更多地承办国际性的会议,提高城市的旅游形象。通过旅游节庆活动既可以树立哈尔滨市民热情豪爽、城市充满动感和活力的主题形象,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调节旅游淡旺季的差别,更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广招客源、财源。“十一”除冰雪节、哈夏、哈洽会等节庆外,重点办好国际啤酒节,形成品牌,并尝试具有哈尔滨特色的国际或区域性服装节、绿色食品节等,创造更多的外部了解哈尔滨的机会。
4)旅游形象大使继续发挥好“白雪公主”的形象代言人作用,积极探索新的形式。
5)发挥文艺作品的通俗形象表现作用,扶持和鼓励具有旅游市场效果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如:关于北方民族、金源文化、城市形象等。
6)结合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筹划大规模的宣传促销活动,扩大哈尔滨旅游在全球的影响,吸引更多的游人到哈参观世界性的比赛和参加冬季旅游.
五、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一)宾馆餐饮业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调整全市旅游饭店总量、类型、档次和布局,市区以提高现有饭店管理与服务水平为主,各县(市)根据各自情况适当新建或改造一批旅游饭店;大力推广绿色饭店、青年旅馆、农家旅馆和城市家庭旅馆;积极引进外资和世界著名饭店管理公司,同时大力培育本市品牌饭店。推行分时度假、产权式公寓酒店等国际度假饭店经营模式,基本形成国际化的饭店行业。全市高、中、低档住宿设施的比例大致控制在1:3.5:5.5。
弘扬传统的食品制作工艺,开发具有哈尔滨特色的美食系列,同时加强管理和促销,最终形成酒店餐饮、社会餐饮、特色餐饮相结合,融美食、文娱、休闲于一体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把哈尔滨建成东北美食之乡。
加大地方餐饮文化的开发力度,充分挖掘龙江菜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不断创新,形成特色。全面吸收中外餐饮文化,满足各种游客的口味。重点发展西餐、东北、民族三大特色餐饮系列。
(二)旅游交通建设
积极配合民航部门开通所有省会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和旅游城市的空中航线、东南亚的定期旅游包机航线;在将哈尔滨—莫斯科和哈尔滨—洛杉矶两条包机航线转为正班航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极地航路资源,开通至北欧和北美地区的定期商务包机航线;进一步完善现有机场的功能,增加旅游宣传和信息咨询服务功能。协调民航进一步完善空港联检环境,加快验放速度,加强机场外部车辆的管理。
针对旅游需求,促进铁路部门增开部分旅游列车,旅游旺季和客源高峰期加开旅游专列。与铁路部门协调,调整部分列车的到发时刻,方便游客的出行;充分利用东北铁路网络发达的优势,把列车终点延伸到重要景区、景点或最近的车站;推进修建哈尔滨至亚布力的铁路专线,开辟观光列车。结合全省的铁路建设,增加景区沿线车站的服务设施;保护好双城、一面坡等具有文物价值的火车站,整治环境,辟建车站广场。
结合大顶山的航电枢纽工程,充分发挥松花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增加豪华游轮和水翼快船,白天观赏两岸的景观,晚上欣赏哈尔滨夜景。开辟豪华水上观光游线路和至方正、依兰主要景区及至佳木斯、同江、俄罗斯的水上旅游专线。
依托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通乡、通村公路的建设,加快通往景区道路的规划建设,使重点景区都能够解决交通通达问题。
营造生态廊道,打造旅游城市窗口。在哈尔滨段设置国际标准交通标识牌和旅游风光展示牌。将301国道哈尔滨—亚布力段建设成申冬奥景观大道。
配合城市轨道交通和越江通道建设,制定实施《旅游车辆管理办法》,增加高档空调车,改善旅游车辆运营环境,完善旅游观光巴士专线,提高司乘人员素质,提高旅游车辆接待服务水平。
(三)旅行社业与旅游质量管理
以建立现代旅游企业制度为工作重点,增强全市旅行社的产品开发与销售能力,充分发挥旅行社业的中介和带动作用;大力调整旅行社业的组织结构,在全市形成以国际旅行社为先导、国内旅行社为主体,区域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健全的旅行社行业网络。加快旅行社联合与合作及改革步伐,建立旅游强企机制,创造外部政策环境,扶持壮大全国百强企业,适度发展外商独资和外资旅行社。认真贯彻《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继续加强对导游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依法加强旅游质量监督,妥善处理旅游投诉,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贯彻旅游行业标准,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提高旅游行业标准化程度。在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法律、规范与标准的管理与监督的同时,大力扶持、积极推进旅行社协会的自助、自治、自律作用。
(四)旅游安全保障
制定各级旅游安全保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在旅游经营单位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切实保障旅游安全。加强旅游保险工作,确保旅游团队保险达到100%,旅游住宿保险和旅游特种项目保险达到国家标准。建立完善旅游紧急救援机构、设施和运营机制,逐步探讨设立符合国际惯例、救援及时、运行有效的“旅游紧急救援中心”,提高旅游紧急救援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旅游商品开发与购物服务
开发土特产、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装备品与日用品、绿色保健品五大商品系列;构建旅游商品产供销体系,建立旅游商品生产基地;继续举行旅游商品设计大奖赛,评选哈尔滨优秀旅游商品并推荐生产;以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和工艺美术院校系等为基础,成立全市旅游商品设计中心,对旅游商品开发进行调研、指导、设计制作,提出开发思路与实施步骤,把艺术家、工艺美术家的作品尽早产业化;成立全市旅游商品协会,引导和协调全市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企业的经营活动,加强产、供、销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结合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生产旅游装备品和旅游用品,特别是冰雪旅游器具和其它运动器材、旅游交通设备等;建立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在重点旅游城镇、旅游景区建立旅游购物城(或旅游购物街),销售各具特色的旅游购物品,加强管理,对旅游商店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制定《哈尔滨市旅游商品经营管理条例》,评选旅游购物信得过单位,依法惩罚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单位和个人,加大促销力度。大搞有奖销售、大奖赛、购物节日等,吸引游客自我设计、自我制作,使旅游商品真正成为创汇创收和树立城市或企业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建立旅游商品专业市场,利用政策扶持,调动对旅游商品的生产积极性。以哈洽会、冰洽会为依托,建成东北三省旅游商品交易中心。
(六)旅游文化娱乐
大力开发以欧陆文化、金源文化、东北民俗文化、冰雪文化、音乐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文化娱乐,提高游客的文娱消费水平,使文化娱乐业成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把哈尔滨市建成东北亚的旅游文化乐园。支持鼓励建设一批大中型文化娱乐设施如剧院、文化宫、艺术宫、博物馆等,发挥各类艺术团体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高水平、有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动高雅艺术的发展,吸引外省、市和国外文化艺术团体来哈演出,丰富市民及游客文化娱乐活动。提高旅游文化娱乐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将娱乐表演式的餐厅作为开发的重点。
六、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一)开发目标
实行科教兴旅战略,把我市建设成黑龙江省的旅游人才培养和训练基地,东北地区和全国的冰雪旅游教育和研究基地。尽快培育一支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素质较高、充满活力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主要包括: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餐馆、旅游商店、旅游文娱场所、旅游车船公司、旅游网络管理、旅游咨询与规划、旅游教育科研机构、旅游管理机构及其它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和经营管理的人员,特别是冰雪旅游的管理、设计和培训的专门技术人员,尤其要抓紧培养熟悉国际规则、懂得旅游经济与金融运作、掌握信息技术和外语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建立和健全旅游教育培训体系
建立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各企业负责本单位的在岗培训,旅游行业协会配合全行业教育培训,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全市旅游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将培训中心建设成培训和实习基地,;明确职责,制定教育规划、培训计划和目标,建立培训档案,执行定期报表制度;确定旅游定点培训单位;指导和帮助下属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旅游县(市)成立旅游教育培训科室,制定本部门的培训计划,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也要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改革用人制度,引入市场机制。
(三)加强旅游院校建设
加快建设现有的旅游专业院(系),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增加新的专业,扩大招收规模,提高教学水平。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建立综合性的旅游学院,使之成为培养高级旅游人才的基地;鼓励中外合资(合作)办学和民间办学;组建冰雪旅游专业院(系),专门培养冰雪运动、冰雪艺术、冰雪建筑、冰雪器具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选派旅游院校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增进才智,提高应变能力;旅游高等院校聘请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的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人才双向流动和结合;抓紧在校师资培训,为其提供进修、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注重外语、计算机能力的培训;完善和加强市旅游研究机构,实行开门办所,市场化发展,与旅游业实际紧密结合,为全市旅游开发、管理提供智力服务。
(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推行“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培训方法,分批选派管理干部挂职到其它旅游企业工作,增强实践能力,切实提高行业管理和专业技术水平;邀请国内外旅游方面的专家来本市授课;选派人员到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培训部门去参加培训;对旅游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其素质,改善服务质量;经常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参与性强、趣味性浓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继续举办哈尔滨导游大赛和哈尔滨“旅游冰雪杯”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
(五)人才开发信息化
建立全市旅游人才信息库,与全国人才开发计算机联网,建立人才信息网络,为旅游企业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国内外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同时,开展面向社会的旅游人才咨询服务;设立旅游人才市场,在总结完善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基础上,创立良好的双向达标机制,及时向企业推荐实用人才;组建哈尔滨市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市旅游业的重大问题、重点项目进行研讨。
七、保证措施
(一)强化政府主导,健全领导体系
1、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健全旅游领导体系。按照旅游大产业的思路和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的思想,确定和完善市级旅游议事协调机构;站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确立旅游支柱产业地位的高度,理顺行政管理职能。重点是建立权威的领导机构,如“旅委”等,扩大行政管理的涵盖面,增加管理力度。同时健全各区、县(市)的旅游机构,使之在发展大旅游中能够适应形势,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和协调发展。
2、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旅游规划的法律效力,严格旅游规划审批程序,出台《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实现旅游业的科学合理发展。
(二)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建立多元投资渠道
重点支持旅游项目、旅游商品、旅游市场开拓和旅游教育培训等工程。要树立大旅游意识,继续加大政府的政策性和引导性投入,在40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有所增加,2010年,总额应达到5000万元,并建立资金管理监督机制,以保障资金投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旅游业,引导企业转产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向旅游,探索通过股份改制筹集资金,支持优势企业通过申请发行股票、债券进行融资;抓住发展老工业基地这个机遇和国家给予我们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抓好旅游重点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旅游项目库
1、重点抓好精品工程建设,带动全面发展。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执行,旅游项目的立项要经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上报申批,并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好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
2、建立和完善“哈尔滨市旅游开发项目库”。“十一五”期间,我市的重点工程建设,要优先考虑已进入项目库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争取政府导向资金、国债,还要协调参加国际国内的招商活动。
(四)深化改革,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要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机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鼓励民营、外资和外国银团开发我市旅游资源,经营旅游企业,使我市旅游企业实现市场化运作,参与国际竞争。
(五)完善旅游政策法规体系,依法强化旅游行业管理
加强对国家、省和我市旅游法规、政策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结合我市实际,在综合性法规和单项法规方面,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快我市旅游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制定和完善旅游区(点)、旅游投诉、旅游接待质量等方面的行业标准和管理办法,并按标准贯彻实施。积极争得公安、工商、物价、环保等部门的配合,加强旅游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提高管理水平、维护市场秩序,依法行政、依法治旅,重点加强对旅行社和导游市场的治理力度,对违规从事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和超范围经营现象进行清理整顿,保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旅游普法宣传,将我市旅游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建立旅游执法监督体系,促进旅游市场秩序好转。
 
 
 
 
 
 
 
 
 
附表:
“十一五”期间哈尔滨重点建设旅游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承办单位
项目内容
投资
(万美元)
投资
回收期(年)
投资
方式
协调
单位
1
冰雪大世界
马迭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面积282公顷,主要项目有:冰雪大世界四季游乐园、太阳岛高尔夫俱乐部、太阳岛生命长寿会馆、综合商务服务区等。
12048
6-7
合资或合作
哈尔滨市旅游局
2
哈尔滨金河旅游公园
哈尔滨金河旅游公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总面积1186公顷,其中水面面积247公顷。主要项目包括:原始部落游乐场、草原湿地狩猎场、滑雪场、江南园林、影视基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园等。
1445
6.3
合资或合作
哈尔滨市旅游局
3
生态农业示范园
 
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
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有生态农业、科普、游览观光和参与性娱乐项目
500
5
合资或合作
哈尔滨市旅游局
4
天恒山生态休闲旅游区
道外区政府
总面积3000公顷。主要项目包括:风景游览区、竞技游乐园、民族风情区三大区,17个功能单元。
3240
6
合资或合作
道外区政府
5
乌吉密旅游区
乌吉密旅游滑雪场
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项目包括:历史文化展览区、宗教活动区、娱乐区等。
600
4
独资或合资、合作
乌吉密旅游滑雪场
6
帽儿山风景区
尚志市帽儿山镇镇政府
主要项目包括开元寺、滑雪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670
8
独资或合资、合作
尚志市
7
宾县二龙山风景区
宾县旅游局
增加夏季项目,建设游客中心,改建和修建景区内部道路、给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工程,改造原有分散的度假设施。
2500
8
独资或合资、合作
宾县旅游局
 
8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
平房区政府
 
开发四方楼地下室、本部大楼,打通本部大楼、四方楼、动力班之间的通道,与展馆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景区。
3500
8
合作
平房区政府
9
黑龙江北方民俗风情园
黑龙江龙青集团
总面积66公顷。主要建设项目包括:综合服务区、风情表演区、文化展示区、现代休闲区、湿地观赏区等。
500
7
合资或合作
哈尔滨市旅游局
10
方正森林公园
方正县祥志木业有限公司
大白石砬子景区、景区道路、游乐设施、服务设施等。
1316
5
合资或合作
方正县祥志木业有限公司
11
玉泉国际狩猎旅游风景区
哈尔滨玉泉国际狩猎场
总面积3000公顷。主要项目包括:森林动物园、狩猎区、冰雪旅游区、水上乐园、别墅区等。
1180
7.4
合资
哈尔滨玉泉国际狩猎场
12
阿城市金源文化旅游开发区
阿城市旅游开发建设总公司
总面积10.7平方公里。景区规划面积165公顷。主要项目包括:金上京遗址景区、金源文化城景区、漠北文化景区等。
14458
3.3
合资或合作
阿城市旅游开发建设总公司
13
徽、钦二帝“坐井观天”遗址公园
依兰县旅游局
主要项目包括:“坐井观天”遗址区、徽、钦二帝墓区、五国头城遗址区、中国历代君王蒙尘馆等。
220
7
独资或合资、合作
依兰县旅游局
14
丹清河风景名胜区
丹清河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总面积460平方公里。主要项目包括:烟囱山景区、风情谷景区、丹清河景区、四块石景区等。
1804
7
独资或合资、合作
依兰县旅游局
15
森林蒸汽小火车旅游区
兴隆森林小火车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总规划面积4000公顷。主要项目包括:青峰森林公园、森林小火车配套设施、游乐设施、服务设施、度假设施、滑雪场、停机坪、滑草场等。
968
8—10
合资或合作
哈尔滨市旅游局
16
龙凤山风景名胜区
龙凤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规划面积1840平方公里。旅游开发面积240公顷。主要项目包括:服务区、前湖景区、凤凰山景区、朝凤度假村、凤凰游览区、红岩湾景区、龙凤景区等。
1686
8
独资或
合资、合作
五常市龙凤山风景名胜区
17
萧红文化旅游区
呼兰萧红故居
恢复萧红故居全貌。
248
5.8
合资或
合作
呼兰区政府
18
“四野”前线指挥部旧址
双城市建设局
恢复旧址、新建四野征战纪念馆、万米主题广场等
1000
8
合资或
合作
双城市政府
19
中日友好园林
方正县旅游局
建设中日风情园、钓鱼场、游客中心、影视城;
修复炮台山大炮、开拓团遗址、陈列馆等抗联遗址等,建成红色旅游精品景区
 
 
合资或
合作
方正县政府
20
凤凰山生态旅游区
山河屯林业局
开发生态旅游
 
 
合资或合作
五常市旅游局
21
哈尔滨-大顶山沿江观光
哈尔滨市政府
改造沿江景观,开发游轮观光项目
 
 
 
哈尔滨市政府
22
领袖纪念馆
省文化厅
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景区
 
 
 
省文化厅
23
太阳岛俄罗斯风情小镇有限公司
太阳岛俄罗斯风情小镇有限公司
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米,主要项目有
    文艺演出、纪念品、民俗表演、   俗表演、餐饮艺术表演
艺术培训中心等
500
5
合资或
合作
哈尔滨市旅游局
24
哈啤工业游
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
新建现代化啤酒生产车间,哈尔滨啤酒展览馆等
 
 
独资
市经贸委
25
葡萄王国风情园
哈尔滨东金集团
总规划面积136公顷。主要项目包括:欧式酒堡、观光塔、休闲广场、采摘区等
2500
 
独资
哈尔滨市旅游局
26
凡奇上京国际生态园
凡奇集团
总面积430公顷。主要有商务文化交流、综合服务、冰雪运动、休闲会馆等区域。
1500
 
独资
阿城市旅游局
27
哈尔滨聚龙滑雪场
哈尔滨汇裕投资有限公司
总规划面积589公顷。主要包括:高山滑雪区、综合服务区、观光区、游乐区等。
2000
 
合资、合作
阿城市旅游局
28
万福龙国际滑雪旅游度假区
黑龙江金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总规划面积960公顷。主要包括:服务区、滑雪场、速降山地自行车场、森林浴场、生态防护林等。
1200
 
独资
阿城市旅游局
29
俄罗斯风情园
哈市东建机械制造公司
总规划面积60公顷。主要包括:服务区、别墅区、风情区、休养区和运动区等。
600
7
合资或合作
香坊区发改委
30
 
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游乐场
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
该项目位于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内东南侧,占地60公顷,新建多项大型游乐设施,建成全省最大、国内一流的森林游乐园。
600
8
独资或合资、合作
哈尔滨市城管局
 
31
亚布力旅游度假区整体改造
亚布力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配合大冬会整体改造,打造世界级滑雪旅游度假区
 
 
 
亚布力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32
中央大街RBD
中央大街管理处
围绕辅街改造,打造中央大街RBD
 
 
 
道里区政府
33
会展中心CBD
南岗区政府
打造会展中心CBD
 
 
 
南岗区政府
34
复建金上京皇城
阿城博物馆
恢复金上京会宁府原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仿建城墙、城门、宫殿等 
1000
 
合资、合作
阿城博物馆
35
复建哈尔滨关道
道外区建设局
在旧址复建哈尔滨关道
1500
 
合资、合作
道外区政府
36
哈尔滨极地馆
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该项目占地1.6万平方米,内设大兴安岭渔人码头““南极企鹅岛北极动物家园等休闲体验区,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极地海洋动物600余种。
一期投资2500
 
 
松北区政府
37
长寿山森林公园
长寿山森林公园
该项目占地7.7平方公里,拟建成为避暑休闲、滑雪为主的生态型景区
1000
 
合资、合作
宾县旅游局
38
香炉山森林公园
黑龙江江龙集团
该项目占地11.36平方公里,建成以生态、宗教和爱情为主要特色的4A级景区
4000分三期
 
独资或合资、合作
宾县旅游局
39
农家乐
拟在近郊区、县选址
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发农家乐项目
 
 
合资、合作
哈尔滨市旅游局
40
马家沟都市生态休闲旅游线
马家沟综合治理办公室
结合马家沟综合治理,打造都市生态休闲旅游线
 
 
 
马家沟综合治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