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规划计划

哈尔滨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纲要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年03月01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努力将我市建设为集冰雪体验、避暑度假、商务会展、文化旅游、旅游集散功能为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培育“世界冰雪名城、中国避暑名城、中西文化名城、北国山水名城、中国音乐名城”五大城市名片。2015年末,国内旅游接待6641.2万人次,年均增速10%;入境游客达到42.5万人次,年均增长10%;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960亿元,年均增长20%,相当于GDP比重15%以上,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争创八个第一:中国首个冰雪旅游示范区;亚布力--东北亚滑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第一个四季冰雪乐园;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冰雪实景演出;中国四季会议首选地;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音乐节事;松江湿地--中国最大原生态多样性城市湿地景观;凤凰山--中国东北避暑第一名山。

二、空间布局

按照“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和“城市即旅游”的发展理念,构建“1234”为主体的空间架构,即“一城集散、两带支撑、三圈辐射、四极出新”,形成贯通全市、延伸全省、跨越国界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一城集散。即将道里、南岗、道外、香坊、平房、松北6个中心区作为一个整体的都市旅游区来打造,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和东北亚旅游圈的服务集散中心。

两带支撑。即松花江黄金旅游带,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依托,建设120公里松花江两岸景观带和216公里的游览景观路,实现“以江丽城、以水兴游”的新目标;哈亚冰雪生态旅游带,扩大亚布力滑雪度假品牌影响力,打造哈尔滨市区—阿城区—尚志市黄金旅游发展带,带动沿线旅游发展和整体提升。

三圈辐射。即环城游憩圈,打造环中心城区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发展农业采摘、垂钓、乡村度假等旅游休闲产品,构建哈尔滨环城游憩带;远郊生态旅游圈,依托尚志市、延寿县、方正县、依兰县、通河县、木兰县、五常市,开发生态、避暑、狩猎、农家乐、冰雪运动等专项旅游产品,建设一批新兴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大东北旅游圈,强化区域旅游战略合作,联动省内主要旅游城市、东北地区知名旅游城市以及俄罗斯边境旅游城市,共同打造“东北旅游牌”,构筑“东北无障碍旅游协作区”。

四极出新。即把尚志市、五常市、宾县、阿城区打造成我市4个新的旅游增长极。在尚志市建设中国高端专业性滑雪运动基地,在五常市打造东北旅游新名山,在宾县建设山水型避暑旅游区,在阿城区建设文化休闲旅游区。

三、旅游产品谱系

通过整合、提升和创新,“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产品将由“十一五”期末的七大类发展到十大类,形成特色突出、相对完整的产品谱系。

冰雪旅游产品。坚持差异化开发,构建不同档次、不同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坚持多样化发展,形成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冰雪艺术、冰雪度假、冰雪娱乐、冰雪会议、冰雪培训、冰雪节事等系列化的产品格局;坚持龙头带动,将亚布力、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乐园、冰雪节等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冰雪旅游品牌。

松江湿地产品。坚持整体性开发,通过统一规划设计避免同质化发展;坚持融合性开发,促进各类旅游业态与松江湿地融合,形成湿地休闲、湿地高尔夫、湿地生态旅游、湿地度假、湿地拓展训练、湿地观鸟等系列化的湿地旅游产品;坚持统一性管理,共享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共创服务规范和标准,共同培育市场,打造哈尔滨松江湿地品牌。

避暑夏都产品。围绕建设中国避暑名城的目标,将避暑旅游产品作为“十二五”重点开发方向,出台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依托哈尔滨北国山水、大森林等旅游资源,融入养生、狩猎、生态等旅游要素,形成森林避暑、山地避暑、滨水避暑、避暑养生、狩猎避暑等多样化的避暑旅游产品。

欧陆风情产品。提升改造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果戈里大街、中华巴洛克民俗街区、花园街俄罗斯风情娱乐街区等传统街区和建筑,融入旅游消费要素,积极吸纳欧陆动态时尚的消费元素和文化符号,进一步凸显哈尔滨的洋味和时尚。

节事会展产品。进一步办好冰雪节、哈洽会、哈夏音乐会等已有节事,提高市场影响力;围绕突出城市五大名片,高端策划若干特色旅游节事,特别是谋划办好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精心策划系列乡村旅游节事,全面烘托市域旅游氛围;大力发展会议旅游,建成中国会议夏都;大力拓展特色会展和区域会展,建成东北亚会展中心。

音乐汇都产品。围绕建设中国音乐名城,谋划好一会(哈夏音乐会)、一街(音乐文化主题街)等特色品牌,将音乐作为一种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中,强化哈尔滨的音乐文化氛围,积极开发音乐旅游产品,拓展音乐旅游产业链。

黑土文化产品。借助现代旅游科技,加快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金五国头城遗址、辽金古城遗址、金文化博物馆等传统金源文化旅游景区的提档升级,开发具有关东风情的民俗旅游产品和旅游节事活动,形成新兴的黑土文化主题产品。

红色旅游产品。积极推进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遗址申遗,力争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等更多的红色旅游景点纳入国家支持的范畴,借助光电等现代科技改变四野指挥部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静态陈列的现状。

工业旅游产品。突出“军工之旅”、“动力之乡”的特色,优化提升哈飞集团、电站集团、哈药集团工业旅游示范点等现有工业旅游景区,大力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新型业态。

乡村旅游产品。支持黑龙江省农科院和哈尔滨市农科院等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鼓励农民发展采摘、种植和捕鱼等农家乐和渔家乐,推进旅游特色乡镇建设。

四、旅游品牌体系

“十二五”期间,按照“分级打造、突出重点”的原则,构筑我市旅游品牌体系。

国际品牌:太阳岛风景名胜区、亚布力旅游度假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松花江湿地旅游、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四季冰雪乐园、中央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遗址等国际性旅游品牌。

国内品牌:凤凰山风景区、阿城金源文化旅游区、哈尔滨文化中心、东北虎林园、伏尔加庄园、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呼兰萧红故居、依兰五国城旅游区、双城四野指挥部旧址、哈尔滨建筑艺术馆等国内旅游品牌。

区域品牌:二龙山风景区、月亮湖旅游度假区、红星湖旅游度假区、森林音乐节、平山旅游区、长岭湖旅游区、滨江(民主-巨源)湿地旅游区、哈尔滨极地馆、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玉泉狩猎场旅游区、长寿国家森林公园等区域旅游品牌。

五、精品旅游线路

以哈尔滨为中心,编织呈放射状覆盖全省、面向东北亚的精品旅游线路网。

市域精品线路。主推冰雪哈尔滨、清凉哈尔滨、松江哈尔滨、风韵哈尔滨、生态哈尔滨五大系列精品线路。

依托四季冰雪乐园、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度假区,以冰雪艺术、冰雪风光、冰雪运动、冰雪游乐为主题,形成冰雪哈尔滨系列精品旅游线。

依托巴兰河、岔林河、大罗密河、凤凰山等资源,以激情漂流、浪漫滨水、生态养生、避暑度假为主题,形成清凉哈尔滨系列精品旅游线。

依托松花江湿地及其两岸景观资源,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主题,形成松江哈尔滨系列精品旅游线。

依托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俄罗斯小镇、伏尔加庄园、金源文化旅游区、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遗址等资源,以欧陆风情、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黑土文化、宗教文化、建筑遗存、都市新貌、节庆会展、工农业体验为主题,形成风韵哈尔滨系列精品旅游线。

依托哈尔滨大山水、大森林等资源,以登山览胜、森林探幽、小火车怀旧、惊险狩猎为主题,形成生态哈尔滨系列精品旅游线。

跨区域精品线路。主推六条精品旅游线:

东南方向沿301国道的旅游线,即哈尔滨市区—阿城市—尚志市—牡丹江市—绥芬河市、东宁市(边关风貌)—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边境、出境旅游)。

东部方向沿哈同公路和松花江旅游线,即哈尔滨市区—宾县—方正县—依兰县—佳木斯市—哈巴罗夫斯克(边境、出境旅游)。

北部方向沿222/202国道的旅游线,即哈尔滨市区—绥化市—伊春市或五大连池市(火山群)—黑河市—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边境、出境旅游)或漠河县(“北极村”极昼奇观)。

西部方向沿301国道的旅游线,即哈尔滨市区—大庆市(石油城、油田科技博物馆)—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观鸟、国家森林公园)—海拉尔市/满洲里市(呼伦贝尔草原、蒙古族风情、边城风貌)—俄罗斯赤塔市(边境、出境旅游)。

西南方向沿102国道的旅游线,即哈尔滨市区—双城市—长春市—沈阳市—大连市(或北京市)。

南部方向沿雪乡公路的旅游线,即哈尔滨市区—五常市—吉林市—延边市—长白山市(或海林市)。

六、重点工程

为实现“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重点推进十大工程。

(一)松花江黄金旅游带工程。松花江黄金旅游带建设完成管理平台搭建、专项规划编制、空间功能分区、基础设施配套、生态景观优化、重点片区开发和重点产品打造等任务。重点项目:大套子岛、阳明滩、金河湾等滩岛生态恢复工程、沿江景观路等湿地交通体系工程、农家乐和渔家乐等乡村旅游工程,旅游名镇建设工程。

(二)哈亚冰雪生态黄金旅游带工程。以差异化发展和整体化营销为战略,完善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一批冰雪旅游示范基地,制定《中国冰雪旅游标准》,创建中国冰雪旅游示范区。重点项目:新建四季冰雪乐园,扩建亚布力、帽儿山、横头山、红星湖、松峰山、北方森林公园等景区(点)。

(三)都市旅游工程按照北跃--现代科技水城、南拓--生态工业新城、中兴—北国欧陆风情,定位都市核心区的功能和风格,建设中国四季会都、东北区域会展中心和世界音乐旅游名城。重点项目:道外中华巴洛克、南岗海城街俄罗斯历史文化街区、太阳岛国际会议中心、哈尔滨文化中心。

(四)避暑旅游工程。力创“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实施避暑经济精品战略,加强重点避暑旅游基地、避暑旅游景区、避暑经济示范项目的创新开发,推进避暑人居等业态发展,组建气候旅游名城联盟。重点项目:凤凰山旅游度假区、长寿山度假区、红星湖旅游度假区。

(五)旅游产业链延伸工程。延长冰雪、避暑、音乐特色旅游产业链,培育旅游装备制造、旅游规划设计、旅游信息金融业、旅游教育培训等新兴旅游产业要素,推进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千亿元产业链。

(六)东北亚旅游集散地工程。完善哈尔滨与国际国内重点客源城市、重点旅游中转地的高速铁路和航空交通网络,进一步确立哈尔滨在东北亚区域的交通枢纽地位;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紧急救援、旅游保险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辟建东北无障碍旅游区。重点项目:旅游集散中心、道路、景区等基础设施及标识系统。

(七)新兴旅游业态工程。积极培育自驾车、养生、会议、温泉、高尔夫、工业、旅游演艺、会展节庆、旅游购物、特色餐饮、旅游地产、飞行滑翔、攀岩探险、旅游动漫、旅游电子商务、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和旅游商品等新型业态和产品。

(八)形象宣传推广与市场开发工程。以“冰城夏都”整体旅游形象为核心,培育世界冰雪名城、中国避暑名城、中西文化名城、北国山水名城、中国音乐名城五大城市名片,为游客提供生动的形象信息;以俄罗斯、港澳台、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大力开拓入境市场;以东北、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火炉城市为重点,进一步开拓国内客源市场;推进旅游营销“五个一”工程(一部旅游电视宣传片、一首旅游主题歌、一套旅游主题宣传口号、一位旅游形象大使、一个旅游吉祥物)。

(九)旅游节庆工程。按照“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着力培育哈尔滨冰雪节、哈夏音乐会、哈尔滨啤酒节等传统品牌节事;策划“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中国·哈尔滨国际冬夏时装博览会”、“世界冰雪论坛”等新兴旅游节会;积极创办一批乡村旅游节庆

(十)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编制《哈尔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推进“百村千户”旅游富民工程,逐步形成城乡旅游一体化的格局;出台《哈尔滨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全面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体系,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建设。重点项目:亚布力旅游城镇、阿城龙山旅游城镇、尚志帽儿山旅游城镇、五常沙河镇、道外民主乡等旅游名镇,松北龙江第一村、巴彦高丽寨村、通河铧子山林场、呼兰护路村等特色旅游村屯。